最不可能为李凤梧说话的人为他说话,最不可能参他的人却纷纷弹劾。
最后为李凤梧说话的豁然是邓王赵愭,附议的是恭王赵惇。
如今朝堂之上谁不知晓,这两位皇子在钦差建康的时候,和那位大宋雏凤可是闹的相当不愉快,按理说他们不痛打落水狗就算不错了。怎么可能还会为李凤梧说话?
不过当大家看到官家对两位皇子赞赏的目光时,心中恍然大悟。
两位皇子着实有心计啊。
人皆知晓他们和李凤梧有罅隙,此时却为李凤梧说话,让官家以为。两个皇子是为了官家的人才着想,同时消除官家的疑虑:万一你们在建康是演戏给我看呢?
虽然说你们在建康闹的不可开交,但没准你们是在演戏呢,让赵昚以为他们并没有结党营私,却在私下里勾搭。
此时在朝堂上公然为李凤梧说话,反而证明两人心中坦荡。并无结党营私的苟且。
这其中的曲折还得多绕几圈心思,毕竟******的人谁不知晓,你看到的表面事情也许并不是你想的那样,能混到朝堂上来,哪个当官的没有点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
两位皇子为李凤梧说话,看似似乎在拉拢大宋雏凤,实则将自己洗刷得越发清白。
君不见赵昚很是赞赏两位皇子么。
反倒是那位和李凤梧没有任何关系的赵恺,此时只是安静的站在官列中,并无任何动静,让人很是诧异:按说他作为皇子之一,此时不也应该表现一下么?
赵昚眯缝着眼点了点头,看着堂下众臣,良久才道:“众位卿家说的都有道理,对于此事,不如来听听我们这位大宋雏凤的声音?”
众人便齐齐看向文官列末的李奉礼郎。
李凤梧官轻言微,站在人末静静的看着他们装逼,看着这些人生百态感慨万千。
六部各位侍郎参了自己一本,明显是受人授意,这人李凤梧用脚趾头都想得出来,必然是汤思退因为自己坏了他好事而心生怨怒。
如此说来,汤思退是知晓自己和卢仲贤、赵云兆的些许事,再推一下,说明使团之中有他的眼线,这在李凤梧预料之中。
这位汤相公毕竟是秦桧党羽,他擅长的不就是求和么。
是求和而不是议和。
汤思退胆小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要不然也不会被太学生上书之后吓死。
而魏杞为自己说话,李凤梧并不意外,魏杞和周必大一样,立身刚正志气坚毅,隆兴二年出使金国,纵然是被金国扣留,也依然展现出毫不畏惧的大气魄,最终全身而退。
虽然魏杞之前经常参自己,但李凤梧对他没有丝毫恶感,反而只有钦佩——当然,那日在尚书府这位尚书给自己脸色看,还是让李凤梧有些不爽的。
所以拿走魏蔚的画扇,李凤梧自己觉得是无意的,但事后仔细想想,李凤梧也说不清楚是不是故意的,反正觉得心里甚爽,很想让这位尚书吃点憋。
这无关善恶。
邓王赵愭和恭王赵惇为自己说话,李凤梧嗤之以鼻,他们的想法不仅朝堂众臣看得出来,不笨的李凤梧又焉能不明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