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作为黑森州的政治中心,威斯巴登也是德国著名的温泉疗养胜地,素有“满城泉水满城花”之誉,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就已为人所知,威斯巴登这个地名就是由温泉名演变而成。
从火车站出来,沿着两旁精美的步行而前,一座教堂出现在眼前。往教堂的方向走去,路过一条美丽的小巷子。
早晨下了场小雨,微冷,裹着围巾出门,红红黄黄的叶子落了一地。秋意已经悄悄地来到科布伦茨。
沿着河边散步,发现很多松鼠和小鸟的草地上奔跑觅食,镇民也牵着狗狗跑步,不时会遇见老人家骑着自行车锻炼。科布伦茨(koblenz)是德国西部城市。在摩泽尔河与莱茵河交汇处。为古罗马城镇。公元六世纪曾为法兰克王室驻地。早期即以商业著称。
科布伦茨里最大的看点就是著名的“德意志之角”(deutscheseck)。这是莫泽河汇入莱茵河的地方。在这个迷你的三角洲上,一座威廉大帝的塑像,纪念曾经统一且强大的德意志帝国。
莱茵河与摩泽尔河汇合之处在13世纪的时候由于德国骑士团的到来而获得了“德国之角”的名称。这里树立着一座威廉皇帝纪念碑,从1953年到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之前,这座纪念碑一直作为德国统一的象征。
1888年德意志帝国的首任皇帝威廉一世去世以后,德意志帝国上下萌发出了为他建造纪念雕塑的想法,以感谢这位德意志皇帝在1864年、1866年和1871年的三场战争中为德国统一所作的战斗。
德国各地纷纷申请在自己的城市建造他们皇帝的雕塑,科布伦茨也是其中之一。
年轻的皇帝威廉二世在1891年最终决定选择位于莱茵兰的科布伦茨,塑像的具体位置选择在摩泽尔河和莱茵河的交汇处。
建造塑像所需的一百万金马克由全国性的募捐筹集而得,1897年8月31日,威廉二世亲自为威廉一世雕塑揭幕,雕塑的设计者是德国建筑师布鲁诺?施米茨(brunoschmitz,1858年11月21日—1916年4月27日)。
雕塑总高37米,其中骑马像高14米,雕塑中的威廉一世皇帝身着将军制服和迎风飘扬的大衣,身旁的天才一只手牵着骏马,另一只手拿着垫褥和皇帝的皇冠。雕塑前方雕刻有德意志帝国鹰鹫,它抓着蛇并喝叱着敌人。
以此表现威廉一世的威严。雕塑底座上方刻着科布伦茨诗人马克斯?冯?申肯多夫“给祖国的春天问候”。
登上威廉皇帝纪念碑眺望德意志之角,可以看到黄色和黑色的河水交汇的景象。从纪念碑下来,不远处就是赫茨耶稣教堂。教堂始建于1900年,1903年建成。是一座新罗马式天主教教堂。
到赫茨耶稣教堂的时候正好是正午,教堂不开放。但在教堂外有一片草坪,开着很多花,午后坐在树荫下的长椅看书,未尝不是一种美好的旅行方式。
离开宁静又美丽的科布伦茨,坐上火车沿着莱茵河到达科隆。从科隆火车站出来,科隆大教堂竟然毫无预兆地出现在眼前。
科隆大教堂(k?lnerdom,全名hohe),是位于德国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国第二(仅次于乌尔姆市的乌尔姆大教堂)世界第三。
论规模,它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伟与细腻于一身,它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它始建于1248年,工程时断时续,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至今仍修缮工程不断。
科隆大教堂位于科隆市中心,是欧洲基督教权威的象征,是哥特式宗教建筑艺术的典范。它为罕见的五进建筑,内部空间挑高又加宽,高塔直向苍穹,象征人与上帝沟通的渴望。除两座高塔外,教堂外部还有多座小尖塔烘托。
教堂四壁装有描绘圣经人物的彩色玻璃;钟楼上装有5座响钟,最重的达24吨,响钟齐鸣,声音洪亮。科隆大教堂内有很多珍藏品。二战期间,教堂部分遭到破坏,近20年来一直在进行修复,作为信仰象征和欧洲文化传统见证的科隆大教堂最终得以保存。
本想在科隆逗留一天然后出发到明斯特,可是周末的明斯特酒店的booking都满了,于是在科隆多待了一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