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自己每一次崛起都是在烈火的包围中前进,难道这也是一种天命?
“董卓倒行逆施,居然放火烧城,此等奸贼,若不讨伐,天理难容啊!”
熊熊火光之中,朱儁振臂一呼,带领为数不多的追随者朝皇宫冲去。
他才不管刘备和董卓,趁着火光,趁着大乱,他要救出被董卓控制的皇帝。
年幼的刘协看着冲天的大火,先是一阵惊恐,随即又拍手大笑起来。
天边一片赤红,宫中所有人一片大乱,那些平日对自己颇为不恭的家伙也忙乱一团,这肯定是好事发生了。
他拍着手笑吟吟的看着外面地乱相,完全不知道这一切代表着什么。
大汉在燃烧。
大风一吹,烈火更是腾空而起,烧的整个雒阳陷入一片惊慌和恐惧之中!
“着火了,着火了啊!”
宫中的众人在不断的逃窜,一身甲胄的董卓部将董承神色复杂的迎上来,看着还在欢呼雀跃的天子,拱手一拜,道:
“臣带陛下离开这里!”
“为什么要走?”刘协奶声奶气地问,“这里很好啊。”
董承一阵唏嘘,道:
“再不跑,命就没了。”
人类对火的恐惧深深根植在远古记忆的深处,董承抱起刘协,不顾刘协的哭闹奋力逃出,
可没走几步,一支羽箭竟无声无息贴着他的侧脸飞过,重重射进旁边的朱红的立柱之中。
董承不用转头都知道来人是谁,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向前缓步慢走,边走边道:
“慈明,汝要作甚?”
董承背后,一身儒袍的荀爽疲惫地叹了一声,道:
“汝要带他去何处?”
荀爽之前还在前线支援李傕,可他毕竟不善军略,见大势已去,竟鬼使神差来到了宫中。
“自,自然是逃出雒阳。”董承道。
“逃出雒阳,又能去哪里?”
董承镇定地缓缓前行,道:
“这天下,是大汉的天下,大汉天子想去何处,就去何处!”
荀爽叹息道:
“在雒阳城中,大汉的天子才是天子,
离开雒阳城,我说他是一介布衣,是汝找来的凡俗人,定然也有人信。”
董承嘴角抽搐了一下,道:
“我为汉臣,难道此时便要助纣为虐,与尔等在此同观汉帝受难?”
(后汉纪和范书里的董承行为诡异的有点让人摸不到头脑,个人认为不是很靠谱,本书的董承还是以汉室忠臣的形象出现)
荀爽又放一箭,这次羽箭直接射穿了董承的发冠,惊得董承肩上的刘协一阵放声大哭。
“我再说最后一遍,放下天子。”
“汝等还知道天子?”董承反唇相讥,却终究停下了脚步,转头恶狠狠地看着荀爽。
日以喻君,不食者,不得君禄食也。阳未居五,阴暗在上。初有明德,耻食其禄。
这是荀爽在自己《易传》中做的注释,大概意思就是不食昏君乱朝之禄,
大汉这么不行,又不肯退位让贤,为啥不直接灭了它?
“董卓就是汝心中的明君?”董承讥讽道。
荀爽摇头道:“董卓不是,司马敛却未必不是,按照天书,这三分天下最后都要归于司马,
我们现在做的,是尽量早点终结一个乱世,让天下早点走向该有的正轨。”
“很显然,你们一败涂地!”
“是啊,”荀爽大方地道,“终有胜败,我们也不是神明。
既然败了,我就干脆想想办法,刘备得了天下,也能减少几十年的战乱,何乐不为。”
董承这下彻底蒙了,他全然不知道荀爽要说些什么。
这会大火已经蔓延到宫中,董承急切地跺跺脚,道:
“慈明,再不走,我们都要死在此处!”
荀爽的神色突然变得庄重而温和,他轻声笑道:
“汉家的天子为了大汉殉葬,也是正道。
若是陛下还在,想必也会有不少有心人利用他的名号再做些事情。
既然如此,我便帮刘备一把。”
董承这下终于明白过来。
他难以置信的看着荀爽,心道天下居然还有这种疯子。
“这,这对陛下不公平。”
“但对天下人公平,他死了,刘备扫平董卓之后就能顺利称帝,
牺牲他一人性命,天下能早早太平,这,很合理。”
烈火在蔓延,董承咚地一下跪在地上,无声的望着荀爽,
年幼的刘协不知所措,他感受着火的热量,惊恐地大哭出来。
看着董承坚定执着的眼神,荀爽略略一阵迷茫,
他收起手上的长弓,想了想,又朝荀爽伸出手。
“既然这样,留下玉玺,以后,让陛下珍重了。”
玉玺?!
董承心中一阵苦涩。
要离开雒阳,他自然把玉玺也带在了身上,
没有玉玺,汉家的天子还叫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