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成,这段时间你去替朕做件事!”
“你去调查一下两位丞相,那两个老匹夫在方清国这件事上也没少插手,如果不是顾忌朕的身体,恐怕这两人早就对太子下手了。这两位丞相越来越不老实了,朕在走之前得要拉着这两个老狐狸一起为朕陪葬!”
赵琦缘说到这的时候,眼中忽然流露出了一抹狠厉之色。
赵琦缘虽说在方清国这件事上一直对外声称自己并没有露面,但是这段时间皇帝可没闲着。
孟海当时用海宣司干了不少事情,他们还所做的事情全部都被廖言汇报给了皇帝。
而且赵琦缘还让海宣司查探了不少事情,这些事情,大多数都是围绕这两个丞相展开的。
所以在这件事过后,赵琦缘自然知道两位丞相在这件事里参与了多少,又做了哪些事情。
所以在孟海处理完了方清国这件事后,赵琦缘曾单独将两位丞相招入紫气房,与这两位老战友那可是好好地谈了一次心。
赵琦缘深知这两位丞相的脾气秉性。
毕竟这两位丞相跟随着赵琦缘也有十几年的时间了,这两位丞相将朝堂打理得很好,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两位丞相打理朝堂的十年,过惯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生活,所以这两人的心中多多少少有了不该有的念头,比如说当一天权臣。
所以在方清国的这件事上是两位丞相对于皇帝的一次试探,也是皇帝对于这两位丞相的一次试探。
双方在试探之中都已经探知到了对方的虚实。
魏吉祥小心翼翼地说道:“老奴知晓!”
赵琦缘说到这里的时候,似乎又想到了什么。
“除此之外,你再吩咐廖指挥使那边调查一下朝堂三品以上的官员,尤其是在方清国这件事上,他们的动向!”
魏吉祥再次小心翼翼地点了点头,他已经将皇帝的命令记在了心中。
魏吉祥弓着腰,并没有离开,因为他发现皇帝仍然是紧皱着眉头。
果不其然,在皇帝皱着眉头,足足有两分钟之后,他又继续吩咐道。
“还有方清国这件事上太子所提拔的那些官员,我要这些官员详细的资料,以及在方清国这件事前事后事中,他们都做过哪些事!”
魏吉祥点头应,是!
赵琦缘眉头仍然紧皱着。
“还有太子那边,孟不争那臭小子走后,太子的学业也不能落下。太子那边讲学的事情,就让方清国和方全荣这两个人轮流来做。当然,太子太师孔广毅那边也要做好准备。”
“还有海宣司,孟不争走了之后要更加派人严密地叮嘱陈大年。虽然那臭小子对于此人格外的信任,但是他的父亲毕竟是个商人,那臭小子这么一走就是数年的时间,将偌大的海宣司交给一个商人之子,朕的心中始终放心不下来,当然你要派人盯着,但是也不要太过于引人注意,至少不能被陈大年发现!”
“除此之外,还有周国那边。太子因为方清国这桩事,又杀死了汪竹,冯亮等人,周国那边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之前要返回周国的安理治,又重新返回了秦国,这件事还得有大理寺卿和礼部尚书一同前去解决……”
赵琦缘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给魏吉祥布置了数十项急需完成的任务。
等到皇帝布置完这些任务之后,才长长得伸了个懒腰。
魏吉祥见到皇帝这个模样,就知道皇帝那边的任务已经吩咐完了。
我布置了下来,就需要执行。
所以魏吉祥朝着皇帝深深地行了一礼之后,他便赶紧离开。
老板一下子布置了那么多任务,如果不找点东西记一下,指不定就会忘了皇帝布置任务的细节,这一点魏吉祥自然不会出差错。
而此时的孟海已经离开了皇宫。
他的怀中揣着皇帝刚刚给他的圣旨,脸上露出很容易被人察觉的笑容。
他来到皇宫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他并不知道,在自己从紫气房一直离开皇宫的这段路上,皇帝与魏吉祥之间交谈的那番话。
他更加不知道这次来找过皇帝之后,将会有无数人的命运就此改变。
比他更更加不知道,也就是从今天起,整个朝堂将会不太平。
只不过这一切与此时的孟海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就算京城那边再怎么波云诡谲,到时候他这个人都已经去了安阳郡,京城这边的风可吹不到安阳郡那边。
就算风吹到了安阳郡,他也不怕,毕竟到时候他的智囊团可都在安阳郡。
此时的孟海却乐呵呵地坐着马车回到了侯府。
他要准备前往安阳郡的物品了。
其实这也没什么好准备的,毕竟安阳郡那边还有个县侯府。
他在县侯府里面各种衣食住行的物品,自然不会稀缺。
而且言宣县那可是他的地盘,到时候他想要什么,那还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以他现在只需要带钱。
只要钱带够了,凭借着他在安阳郡那边的权,任何问题,那还不都是手到擒来。
只不过孟海还是选择了回到侯府准备。
因为他所准备的东西并不是要带去安阳郡的……
孟海回到侯府就钻入到了书房,先是将皇帝给他的那道圣旨找了一个木匣子小心地存放,这倒不是他对这封信是多么的敬畏,主要是这道圣旨代表着两个人日后的幸福日子。
在将这封圣旨小心地存放好之后,孟海从不远处找来了一本书。
这是一本从未写过字的书。
也就相当于一个笔记本。
这东西在瀚海学堂几乎人手一份,这种空白的笔记本一来可以让那些学生们记笔记,二来也可以当做记事本记录一些重要的事情,三来那就是用来写书。
孟海在方清国的这件事上,阅读了关于方清国大量参与修改过的秦国法律文献。
方清国参与修改的大秦法度虽好,但是有些内容太过于偏激,所以当初在与六部尚书商议这件事的时候,就将一些太过于偏激的法律条文恢复了原先的状态。
这倒不是方清国的想法不好,而是这些事情无法一蹴而就,只能够徐徐图之。
而这是因为孟海观阅了方清国那些修改过的法律文献,他的脑海之中忽然浮现出了四个字。
一条鞭法。
方清国强要修改的内容,以后想让大秦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一条鞭法当中的有些思想类似,尤其是在经济与土地方面。
一条鞭法,那是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主持进行的。
当然,一条兵法虽好,但是其中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毕竟也是情有好就有坏。
想要通过改革让大秦变得更好,自然也要承担改革之后带来的好与坏。
所以孟海根据自己的记忆,在写完一条变法的主要内容之后,他又从不远处找到了一本空白的笔记本,开始写起了王安石变法。
之后,他又根据自己的记忆写了雍正政改,永贞革新,蔡京变法……
这些都是孟还根据以前看到过的相关内容整理出来各个变法的主要内容。
当然,这些变法由于发生在不同的朝代,其中所涉及的变法在不同的背景之下侧重点自然也有不同。
只不过孟海将这些一共整理了五个笔记本之后,就让家丁明天一早将这些东西全部送到方清国那里。
这些东西只是一个参考。
至于方清国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或者借鉴运用中间的某些内容,这就是方清国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