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臣低声应了,又道:“臣祖父以某臣为孙辈取名,臣恐姓名使其生疑,请陛下另赐一名。”
越梅臣为越太傅长孙,兰臣与他是孪生子,相差不过半柱香,应承安明白他为何如此谨慎,却稍犹豫了片刻,问道:“姓名不可轻易,朕为你取字如何?”
兰臣原是奴婢之身,虽也从师进学,却不可有字,因此不禁露出喜色,忙谢道:“陛下恩典。”
应承安微微仰头,令兰臣为自己打理衣带,沉吟片刻,道:“世人爱兰之性洁,以其喻君子德行,为兰之臣,即师君子。诗曰‘温温恭人,惟德之基’,可以至文,朕便取‘从文’二字。”
这是寻常赐字,并无出彩之处,兰臣却听出其中期许,再屈膝一拜,叩首郑重道:“臣必不负陛下。”
应承安笑了起来:“不必如此,朕自是知晓从文心意。”
他起身跨过汤池边栏杆,踩住木屐,正欲推开西厢门回去休息,兰臣骤然转头望向门外,眼睫微微颤抖,熟悉后一撑栏杆跃下汤池,追上应承安,一探手截下了他。
应承安停下脚步,目光与兰臣轻轻一碰,眼中显出询问之色。
兰臣以唇语说:“方才有人从房檐上落下,把一片屋瓦带了下来,此时正立在门外。”
应承安自己身手平平,什么动静也没听见,但无论来人何意,单看这隐匿本事便颇寻常,他直觉门外之人是宿抚手下那群还没训好的禁卫,但兰臣已经警惕地抽出靴匕,将他护在了身后。
应承安阻止不及,然而还不待兰臣悄无声息地推开门提匕一刺,门外先传来三声扣门。
兰臣手中匕首去势顿止,回头望了应承安一眼——
应承安以唇语道:“暂避。”
兰臣翻入池中,尚未沉入水底,西厢房门便被人毫不客气地拉了开。
越梅臣听见乱响的水声,皱着眉侧身避过从房中涌出的水汽,毫无避讳地审视应承安片刻,越过他往西厢里打量,生硬道:“巡视的雁探来报说听见西厢内有人声,担忧有贼子潜入,对怀义王不利,请恕在下冒昧,入内一观。”
那一双漂亮凤眸中含着锋锐之色,顾盼生辉,与兰臣常常柔顺地微阖着的眉眼轮廓并不相同,应承安的视线在那上面停留片刻,从越梅臣眸间挪到了他的长靴上。
靴后有一片摔碎的青瓦,大概是兰臣听到的那一次声响。
应承安注视了那片碎瓦一会儿,面无表情地从门前退开,让越梅臣进了门。
秋夜中冷风瑟瑟,卷起庭院中桂树的枝叶胡乱飞舞,寒意同越梅臣一道进了西厢,应承安身上只有一件单薄里衣,他杵在寒风中,情不自禁地抱起胳膊打了个寒颤。
越梅臣绕着汤池搜寻一周,并未发现异常,又绕回来堵住应承安,连连逼问道:“自兴都宫牵至含元宫宦官共二百一十五人,清查少一人,问之皆云此人被怀义王唤走。其人身在何处?为何藏匿不见身影?怀义王与其所论何事?”
雁探司副使声色俱厉道:“请怀义王如实告知。”
若是寻常人听了这一串咄咄逼人的质问,大概早就两股战战,和盘托出,应承安却恍若未觉,镇静地从门口衣架上取下一件披风,跨出西厢半步,微微回首,从容道:“越副使既知是密谋,便不该贸然闯入。”
越梅臣未想到应承安会这般痛快地承认,不禁皱眉。
应承安不等他理清思路,向他伸手一引,道:“请回。”
亡国君语意冰冷,听起来不容违背,越梅臣下意识地迈出一步,旋即清醒过来,谨慎地在原处停留了片刻。
屋中看起来一切正常,越梅臣正欲同应承安一道离开,唤人来封锁西厢搜查,忽然又听到些许水声,似有人从水底浮出换气。
应承安的视线极轻微地晃动了一下,越梅臣注视他神色,蓦地挑眉笑了。
他此时发觉破绽,自然不着急离去,而是转身抬步向汤池走去,一面抽出缠在腰间的软剑,含笑问应承安:“怀义王可曾见过雁探司刑责?”
应承安在门外站了数息,默不作声地走回西厢,正巧从汤池中浮出一片青色衣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