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手上的粮食更多。
给粮食里掺砂子,同样的事情也开始在临安城的皇宫内上演。
出演这一幕的是苏师旦,他是从史达祖处得到的消息。
苏师旦出例:“官家,臣以为准备百万担粮食,对外宣称二百五十万担,然后救灾,往北运。就在平江府、秀州、明州开始往粮食里掺砂子,到扬州的时候二百五十万担就好。”
“胡闹。”王蔺站了出来,苏师旦是韩府的人。最近韩府明显与赵汝愚开始和谈,而且有互助的行动,王蔺感觉自已的存在感受到了影响,所以第一个站了出来。
苏师旦看了一样如同木雕一样坐在上首的赵扩,大声说道:“官家,臣以为每一次赈灾的粮食都会有接近一半流入粮商的仓库,这成为了许多官员谋利的工具,所以臣才要掺砂子,粮食不会买这样的粮食,而灾民有一口吃的便好,不会在乎是什么粮食。”
赵扩没反应,因为他听不懂。
苏师旦转过身:“周相公、赵相公,下官认为甚至可以用麸皮、陈米、糙壳。这些东西一样可以填饱肚子,是灾民需要的,是官员不好贪,粮商不敢买的。这样才能保证救活更多的人,而不是肥了一些官,一些商。”
“还有,下官以为,在灾时谋利者,抄家问斩。”
周必大听完思考片刻,点了点头:“可以,确实是良策。但却不可公议,也非朝堂之论。可选一人办此事,与朝廷无关,朝廷只是下令救灾。”
“下官愿往。”苏师旦还没开口,崔壹葉就抢着出头主动接下了这活
而后,沈羽然也跟上:“下官也愿往。”
两人淮南东路回来升官了,一个正七、一个从六,办这件事情也算够级别,但还差点。崔壹葉再进言:“下官以为,淮南东路王转运为求灾正使。”
周必大与赵汝愚低声交流之后,认可了这个建议。
灾中必须要救的。
无论是大宋,还是金国。
一但不救灾,先不说财产损失有多少,仅说人心,必会失。
有大灾必有大反。
这是历史告诉当权者铁一般的事实。
相比大宋这边是李洱六百里加急把消息送回来,只说黄河决口,金中都得到正式的公文更早,比临安城要早两天。
金国皇帝已经连续两天都在朝堂议事,这会正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后宫。
李师儿。
一位深受金国皇帝宠爱的妃子,她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药浴、美酒、美食、美人。
金国皇帝回到后宫,李师儿亲手捧上一盘海参。
这东西好,但这一盘是黑色的。
金国皇帝看到这一盘海参眉头不由的一皱,李师儿赶紧上前,没等她开口金国皇帝就说道:“宋使韩节夫之子,世人皆称其行过百万里,见过天下无数奇珍。他对养生之道深有研究,就临安那边传来的消息,他说过此海参紫色才是帝皇参。”
李师儿当然知道,因为刘过在她背后。
李师儿立即回答:“我弟弟铁哥已经亲赴高丽,想来入冬前陛下一定能见到帝皇海参,不过臣妾听闻还有一种,可遇可不求,捕百万只海参得一只。”
“噢!”金国皇帝来了兴趣,李师儿赶紧说道:“是宋使与我兄弟闲聊之时提及,此参为刺参,通体雪白,名为白玉海参。百万只海参出一只,集百万参之精华为一体。依我们汉人的传说,这是修成精的海参。”
“这事,好好办,铁哥若办的好,必有重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