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皇上,锦华的事全有干爹和姑姑做主。”锦华又端起碗默默的吃着。
“他们为你把把关也便是了!有些话,你还是要听朕的!”
周良和锦华听了裕德帝的话,都是一惊。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啊。
莫不是皇上真要纳了自己这个干女儿?周良心想。那以后跟皇后的梁子算是结下了,之前囫囵庐的事儿就是前车之鉴。
而锦华想的是——莫不是裕德帝要乱点鸳鸯谱了?她和瑧哥哥该怎么办?
咳咳咳!正想着,锦华被口中的饭菜呛到了,不停的咳了起来,程义赶紧为她盛了一碗汤。
“慢点慢点!哈哈哈哈!”裕德帝看着一向乖巧的锦华,咳得脸通红,安抚道。
锦华脸上一阵红,很是不好意思,草草的用罢了午膳。
午膳过后,裕德帝又开始批阅奏章,而锦华也开始工作了,在抄录要发还给吏部的奏折时,锦华抄到了一份裕德帝朱笔御批“卓异”二字的折子。
锦华便捧着这份折子来到了裕德帝的跟前。
“启禀皇上,臣女有一事不明,何谓卓异?”锦华摊开折子展示给裕德帝。
裕德帝抬眼看了看锦华,笑了。接过了那份奏章,翻看了起来。
“卓异,是朝廷对一个官员的高度认可和认定,这可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呀!你拿的这一份是今年吏部大计和京察的奏章,我大夏每三年全国一次大计一次京察,不同层级的官员如果有杰出的贡献,或者在任上廉洁爱民,都有机会评为卓异。”
裕德帝饶有兴致的解释着,锦华点点头,又问。
“皇上,那能得到卓异的官员会很多嘛?”
“当然不多了,如果人人都能得到,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比如三年一次的京察,是考核在京官员的。
你要知道,能够在天子脚下当官,这些官员本身就已是人中龙凤,优中之优,而在这样的优秀环境中,依然有很突出的官员,比如如今的礼部尚书狄坤。”
裕德帝耐心讲解。
“那京察中,能有多少官员能够得到这个评定呢?”锦华的问题,实实是为了更了解亲生父亲。
“京察的官员,平均五十七人中便有一人可得此称号,全国大计中,府以上的官员一百三十人中可得一,县以上三百一十左右可得一。”
锦华偏着脑袋想了想,得出了一个结论:“那也就是说,我大夏的一千七百多个县治中,也就只有不到六人能得到这个殊荣了?对嘛?”
锦华才发出提问,马上又自我否定了。
“不对,有的地方在县与府之间,还有州,而且知府之下还有很多户部、吏部,甚至兵部的官员,也都在大计之中嘛?皇上?”
“哈哈哈!”裕德帝被锦华逗捋须大笑,看向了周良。
周良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心下想,一个女孩子,问题怎么这么多,如果那句话问到了雷区,那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心下着实替她捏了一把汗。
“周良,看看看,这孩子真是孺子可教,有些问题微微一点拨已经自通了。来来来,到朕跟前来,朕一一讲给你听!”
裕德帝喝了口茶,细细将“卓异”的评定制度一一讲给了锦华,锦华也听的津津有味,在裕德帝讲解期间,又举一反三,提出了很多问题,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小见解。
虽然锦华的小见解有很多还不成熟,但是她毕竟养在深宫,而且初涉政事,虽然格局小的很,但是裕德帝非常乐意为她答疑解惑。
自此之后,每每在锦华誊抄的奏章卷宗上,有不解之处,锦华都会毫不避讳的请教裕德帝,而慢慢的裕德帝和锦华之间渐渐的建立了一种师生情谊。
裕德帝经常说:这个丫头应该放出宫去,到全国各地去走一走,见解能够更加卓绝,格局也能更放大。
从锦华身上裕德帝也看到了无数的可能性,在裕德二十一年,新春过后,裕德帝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将自己身边的六个儿子,分别下放到大夏十几个最富庶和最贫瘠的州县。
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也是建立皇家威望的又一壮举,得到了大夏百姓的拥戴。
而在这次的下放过程中,裕德帝更是对自己的儿子们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孰重孰轻心里也有了数。
众皇子们自然是娇养惯了的,但是当体察民情时,各自的见解和真知灼见更不想同,龙蛇不言自明。不过这些却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