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板栗的是个富态的中年人:“燕山板栗大有来头,《史记》记载苏秦说服燕文侯:燕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细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也。”
刘备:“没想到老板还懂不少典故。光凭这张嘴也得买,给你两钱,来一汉斤。”
老板用树叶将一斤板栗裹好:“您拿好了,板栗还热乎呢。”问了价格,悚然惊
王荣一边吃一边说:“人家最喜欢吃栗子了。战国末期,燕山栗子便已成名产,燕地之民即使不精耕细作,光吃栗子和枣也够了。”
刘备宠溺地给她拨板栗:“慢点吃,别噎着,像个小孩一样。先秦时期人口稀少,事实上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大枣和板栗已远远不够。板栗可以生长在矮山、丘陵、缓坡及河滩,不占农田,因此价格十分便宜。”
便宜?
刘备突然想起,板栗以前只卖一百钱一石,如今价格涨到二百二十钱一石,问道:“板栗贵了一倍,那粮食岂不也要翻倍?”
王荣:“当然呢!壮丁都去打仗了,从静海过来,到泉州,一路上杂草丛生,到处是荒芜的田地。世家大族都不愿意平价卖粮。”
刘备:“那我们家呢?”
王荣:“西乡刘庆、雍奴王门、辽西公孙、涿郡郦家、李家等都卖一百二、三十钱一石。我们刘家卖一百钱也算便宜。”
刘备:“平常夏天这个时候也就六七十钱一石,你们卖一百钱就不怕被人戳着脊梁骨骂为富不仁?”
王荣有些委屈:“母亲也不是不想再便宜些,可其他豪族派了几波人、写了许多信,总之一个意思,就说各家商量好了,谁低于100钱,谁就是大家伙的仇人!王门、刘庆等甚至威胁把部众从军队中撤回去!而且他们还。。。”
刘备:“还怎么样?”
王荣:“还派出不少轻侠、家丁,偷偷收购我们卖出去的粮食!”
刘备闭上了眼睛,这一刻,他感到深深的疲惫。在唾手可得的利益面前,刘家的仁义反而成了虚伪、成了被众人攻击的口实。
王荣握着他颤抖的手,能够感觉到他心中的愤怒。
刘备骑上马带着王荣巡查了周边的田地,坚定地说:
“我决定了。
给士卒们放假,让他们回去耕地,半个月之后再集合,相比于南下攻击冀州黄巾,乡党百姓们的生计才更加重要。”
“小麦一般春天或冬天播种,粟分早、中、晚三种,可以春天,也可夏天播种。如今还未到五月,可以补种中、晚粟。此外地势低洼、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河谷、湖边等区域可以种产量更高的水稻。
去前年,连续全国性干旱,仅靠从其他地方运粮不现实。
今年幽州、冀州、兖州、豫州也都在打仗。到今冬明春,半个大汉都会闹粮慌。我不能为了自己的战功哈前途,为了卢师当上三公九卿,就让幽州一年没好收成,就让许多家庭忍饥挨饿,甚至冻闭在寒冷的冬夜。”
王荣认真地看着丈夫,这是她最爱他的地方,有时候有些理想主义、感情用事,时不时会做出别人口中“疯狂”的行为:“仁、义、贤、德这些字眼看起来缥缈虚无,实际上能使人信任和跟随。即使为此得罪幽州其他世家豪族,我还是支持夫君,我也不想为了利益而心怀愧疚,也不想被人戳着脊梁骨骂。”
刘备岂止是为了心安,大汉的元气,不在于有多少英雄豪杰,而是在于有多少普通劳动者。大汉能延续多少年,不在于外患,而在于土地集中、贫富差距在可控范围内:“不仅是士卒,黄巾俘虏也是大汉的子民,一样有拥有土地、进行耕作的权力。虽然现在没有足够土地,我保证未来一定给他们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