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带着队伍,通过围困、游行、静坐等方式武力讨薪水,总算又筹集了五千万钱,可老这般得罪人也不是个办法,去了几个郡之后,剩下的各郡太守躲起来就是,见都不见,或者不见得能讨到,或者只给几百万钱了事。
之前,董卓、皇甫嵩、宗员等人喜欢杀俘虏凑战功,或者囤积居奇,将军粮高价卖出,就是为了将吏、士卒多得赏钱。而刘备不喜欢杀俘虏,从朝中、地方拿到赏钱就会少很大一部分,虽得了仁义之名,时间长了将吏、士卒就会不满。
为了解决军饷,公孙瓒、刘备每到一地,不得不强行打开官仓,将粮食取走大半,作为军粮。或者强行向各县摊派军饷。
就这样,依然不够,于是打起海关陆卡的主意来,在碣石港、章武等诸多港口,涿郡等诸多要冲,设置军卡,派出官吏、将士,强行收取费用。
一时间官不聊生,商人怨声载道。
。。。
“哼,刘备、公孙瓒唯利是图!”
刘虞一向以清正廉明、居中持正、宽厚待人闻名于世,在朝野具有很好的风评,很高评价,其奏章到朝中,立即引起了激烈的反响,袁绍、曹操等人如同闻到腥味的猫,纷纷策动党羽,抨击刘备、公孙瓒。太学中出现了一边倒抨击的舆论。
有人说:“刘备起于行伍,大头兵、大老粗一个,本就只懂打仗,因附庸风雅,而求为大儒卢植之徒。”
“公孙瓒、刘备名义上是大儒徒弟,实际上只略却懂经文,缺乏学识,阿附宦官,毫无士人之廉耻!”
还有人批评卢植,教出来的徒弟刘备,把财货、土地放在首位,把道德放在末尾,本末倒置,为人贪鄙,学识浅薄,民怨沸腾。这样的人怎么能做二千石呢?收这种人为徒,推荐这样的人为官,看来卢尚书也不怎么样啊!
还有人说,卢植秉持尚书之权十余年,其二徒率领数万精兵于外,若是内外勾结,东北怕是不复国家所有的。
。。。
中平三年,春夏之交
看到刘德然转来的信,刘备如同被敲了当头一棒,半天缓不过神来,怎样也想不明白,哪里得罪了刘虞,得如此评价:“不可能吧,九弟弟是否弄错了?刘虞不像这种打击他人,衬托自身之人。”
除了刘德然的信,还有卢植的信:“冀州刺史、冀州诸太守国相,对玄德、伯圭(公孙瓒)及其不满,纷纷上书言你等张扬跋扈,呵斥郡守、县令、县长如同下人;部下军纪废,供应粮食、钱饷稍晚了些,则多动手抢夺,打骂仓令、运输长官。
前些日子,看见你和伯圭的信说战事有顺、有钝,因此迁延日久。
据为师看来,这是第一个问题。军队耗费钱粮甚多,各地长吏,开始时为了剿灭叛军、乌桓,大力支持,之后渐渐力不能支。
其二,当前各地多遭天灾、人祸,税赋难以收取,清廉之官吏,不愿意强迫百姓缴纳赋税;贪污之官吏,不满你等的索取使他们减少贪墨;老吏滑吏,不愿多生事端、多费力气,因此无论廉吏、污吏、滑吏,皆对你等颇为不满。
其三,你等战绩突出,将其他官吏映衬成无能之庸吏,焉能不对你等怒气腾腾。
有此三大不利,为师实在是忧心忡忡。
名满天下,谤亦随之。为师希望你等早日平定叛乱,否则迁延日久,朝中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怕有不测。”
卢植在信最后写道:“为师亦被弹劾,不得不上表请辞尚书,你等慎之,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