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逸:“我俩岁数差别不大,还是名字相称吧。”
鲜于中优心里长叹一口气,知道张逸心怀警惕:“怪不得公孙瓒、刘备不是刘刺史对手,有张君在此,二人和卢尚书之虚实,尽数被刘刺史知之,焉能不败。”
张逸拜师郑玄,因而被禁锢十余年。开党锢之后,朝堂征辟有德行、名生或特长之士入朝为官,郑玄、张逸等在列。郑玄志在学问,不愿意做官,同时大力推荐张逸,张逸因此扬名雒阳。后来在袁隗、卢植等人关照下,二、三年时间就做到尚书左丞。这次刘虞北上为幽川刺史,征辟张逸做从事,颇为信重。
张逸:“都是为国家效力,刘方伯名扬河北,我如何不能为之效力?况且为刘方伯效力,也是征的卢尚书同意的,尚书左丞的位置,由卢尚书首徒郦炎代替。”
鲜于中优称刘虞为朝堂承认的‘刺史’,张逸称刘虞为‘方伯’,表明了前者对刘虞的谨慎和保持距离,也表面了后者对刘虞的期待和尊重。
鲜于中优:“我只是奇怪张君放着雒阳大好前程不顾,却要来边地受风寒。”
张逸:“刘方伯两千石,属官们当然也水涨船高,从事比千石、六百石、佐吏二、三百石是有的。鄙人的俸禄从四百石增加为六百石,是升官,步入中级官员,没有不来的理由。”
如果刘备在此,一定为张逸拙劣的理由嗤之以鼻。实际上,东汉的尚书台相当于国务院办公厅,极为紧要。例如卢植曾经外放九江、庐江太守,持节北中郎将等重要职务,入朝不过轮流担任各曹尚书。
各曹尚书秩六百石,相当于办公厅部门主官、兼副秘书长。张逸担任的尚书左丞秩四百石,相当于办公厅办公室主官、兼副副秘书长,主管吏民奏章、报告以及厩马兵丁等各项事宜,权力大、责任大、亲近皇帝。尚书右丞则主要分管财政钱粮等事宜。
一般而言,越靠近领导或要害部门,越容易升迁,张逸只要能沉下心,兢兢业业干个几年,外放两千石的郡守国相机会是很大的。然而,张逸却拒绝了似锦的大好前程,北上到危险的幽州,不能不说心有所思。
看到鲜于中优也怀疑自己的动机,张逸急忙进一步解释,端起酒杯猛饮一口,故作长叹:“我不是不知道在雒阳前途似锦,只是尚书台工作繁重,我年纪渐大,不堪案牍之劳形,更何况今宦官掌权,尚书台难以持正做事情,经常有宦官、权贵请托。
我张逸自名刚正清流,受不了朝堂污浊的政治环境,可年近四十,家无积蓄,又舍不得一份俸禄,所以就跟过来了。”
“。。。”鲜于中异常无语,优压低声音,“可君也不能把幽州虚实,公孙瓒、刘备虚实,尽数卖给刘刺史吧。”
张逸:“在其位,不能不谋其政,不能不为上官谋。况且公孙瓒、刘备在幽州两三年平定不了张举、张纯、乌桓叛乱,刘方伯到幽州不足三月,乌桓校尉重建,代郡、上谷乌桓之乱平定,广阳、涿郡、渔阳三郡府君支持。3月之功,超过公孙瓒、刘备3年之功,我一个外乡人都为公孙瓒、刘备脸红,你身为幽州人,支持谁?”
在世家豪族中的威望、代表朝堂、代表刘氏皇族,这三点是刘虞之利器、光环,年轻的公孙瓒、刘备所不具备的。可鲜于中优又何尝不怀疑刘虞对乌桓鲜卑的和缓政策,会给未来埋下了隐忧。
。。。
第二日,鲜于辅赠送刘和一匹好马、一幅弓箭,刘和回赠了京师来的铠甲、刀剑、漆器,两人惺惺相惜。
刘虞之前得上谷、代郡之骑兵,如今又得渔阳公沙太守之认可,加上涿郡太守羊耽、广阳太守等人一一派人支持,就得到了半个幽州的支持。这些郡守,有了刘虞支持,都敢不给公孙瓒、刘备军费,卡住了两人的命根子。
中平元年,夏,缺衣少粮、士卒不稳的公孙瓒、刘备,不得不亲赴广阳,向刘虞争取军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