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01小说网 > 明末皇帝分身 > 第二六九章 科技、经济、内政(三)

第二六九章 科技、经济、内政(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其实,如果将大明全境的白银,都铸成银元,这一过程,至少能赚取1亿枚银元的铸币利润。如果这一个过程分为30年完成,平均每年也能额外赚取300万两的铸币利润。当然,这仅是一个美好的设想,因为中国的存银,绝大多数都被地主老财们封存在地窖中发霉,如果不到迫不得已的关头,绝大多数的银子,是不可能流向市场中的。

说到银元,很多人误以为1888年清政府铸造的“光绪元宝”是中国首个采用西方技术铸造的银元。在此之前,中国流通的银元,都是西方商人输入的外来银元。外来银元的危害是,不足一两重的银元,但是由于制造精美,所以在中国市场上等同于一两银子使用。某种意义上讲,在19世纪时,西方人靠着银元套利的方式,获得了巨额的利益。清政府对外割地赔款,对内压制起义,财政出现了巨大的问题,才想到了铸造银元,利用铸币权去赚取额外的利益。

而实际上,中国历史上首次用机器铸造银元的行为,最早并不是发生在清末,而是在明末。

历史上,公元1659年至168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所制造的“漳州军饷”银元,才是中国首块银元。“漳州军饷”银元两面皆汉字、无图,直径3.9厘米,重7钱4分、即26克,实际不及此数。背面上端镌“足纹”,下端镌“通行”;正面横书“漳州军饷”、下方草书签押“朱成功”三字。因为银元上用草书写着“朱成功”的名号,所以这种银元,在南方被称为“国姓大木”银元。

在南明时期,一枚“漳州军饷”银元重量不足一两,却可以当一两银子使用。郑成功鼓励军人,向百姓购买军需物资时,皆要给用这种漳州军饷给钱。除了让士兵们养成买东西付钱的习惯,用来争取民心。而且,漳州军饷银元流通民间,也可以宣扬军威,鼓舞民间反清复明的信心。

而此时天津铸造银元,比之历史上的郑成功银元,发行的更早,而且银元也更加精美、复杂。

肖图白铸造的银元,正面以帆船图案、反面以枪**案。与此同时,上书“天津发展银行”的字样和“灭虏平寇,中兴大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等各种宣传口号。

除了正反两面的字样、图案之外,还有银元侧面的有着防伪锯齿。多重的防伪措施下,让银元的技术含量非常高,难以被模仿。

考虑再三,肖图白决定先发行银元。

铜圆、金元可以暂缓。

原因是,铜圆与铜钱性质差不多,作为交易时用以找零的辅币。用铜钱和铜圆,差别上不大。最关键的是,在明朝初年,中国大量的铜钱,被周边的国家争相抢购,所以铜钱的币值坚挺,一般比铜金属的价值贵几倍。铸造铜钱,有着巨大的利益可图。但是,明朝末年,周边的许多国家,包括最热衷进口中国铜钱的日本,都已经自主造铜钱,而不像以往那般的不断进口中国铜钱。

此时是,海外的铜金属不断流入大明,私人进口海外的铜金属制造铜钱,反而加速了铜钱的贬值。

事实上,明朝初年的铜钱外流,对于中国的经济是有利的。因为,当时一面是高价的铜钱被输出海外,另一方面国内进口大量海外的廉价铜锭。这一进一出,赚了不菲的加工费用。

而明末,海外列国纷纷不再进口大明的铜钱,使得大明的铜钱显得钱多为患,反而严重的贬值。

铜钱贬值,于是官方和民间,铸造铜钱都偷工减料了,希望通过这种作弊行为。继续熔铸铜钱盈利。但是,这样不断的掺假行为,令崇祯年间的铜钱,成为大明有史以来,铸造的最差的铜钱。境内的铜钱,贬值的一塌糊涂,甚至有的铜钱,成色太差,贬的比铜还要低!考虑到铸铜圆,可能会有得不偿失,甚至是铸币亏损的可能。

再加上,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军用物资。比如,这个年代铸造大炮,一般都的铜炮,或者是用铜、铁两种材质铸造。单纯用铁铸造的,往往是体积较小、威力不大的小型火炮。之所以用铜铸炮,因为冶炼技术的不过关,还不能铸造出比铜更优秀的炮钢。用钢铁铸炮,使用寿命和炸膛的概率比铜更大。而铸铜炮,无论是自用,还是出口海外,利润其实比铸造铜钱更为划算的。

金币,价值则过于高昂,民间日常的小买卖,很少以金子作为支付货币。而大额的支付,在明朝时期,流行“银票”。一些信誉比较好的票号、钱庄,在各地开设分支地点,商户在某地存款,在异地的票号分号可以取款。

而古代,在钱庄、票号进行存款,不但是没有利息的,而且还要支付一些保管费。古代的票号、钱庄,规模也并不是太繁盛,一般票号能吸纳存款,也不过是几百万两规模。而票号、钱庄的盈利模式,也并不是靠着将存款放贷,而是将一小部分的存款购买田产、店面之类的收租恒产进行经营。绝大多数的存款,都是留作现金,等待客户们前来提取。

也就是说,大额的支付,也基本上不用黄金,而是用各种银票作为票据。

实际上,黄金在明朝,作为金钱的属性的比较低的。人们一般以铜和银为钱,金子一般多用于制造首饰,地位和珠宝之类奢侈品差不多。用金子作为货币,是比较罕见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