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姑娘说着说着,就从眉飞色舞变成了伤感:“记得前几年张家大姐成亲的时候,我很想去看看她穿上嫁衣后的样子,也想看看她和良人拜堂时的样子,但是爹妈都说我不能去。现在二姐要嫁人了,我还是不能去。二姐平常和我无话不说,在她大喜的日子,我连贺喜的机会都没有。张叔叔会带着张家小弟去参加喜宴。她们姐弟的关系不太好,平时连一句话都不说,可是她的小弟能去。等到三妹结婚的时候,想来我还是没有机会去喝杯喜酒,我真的很想去喝一杯姐妹的喜酒啊。”
许平不是很理解黄姑娘的想法,他甚至不明白黄姑娘为什么这样感伤。毕竟喜宴上有那么多陌生男人,一个年轻姑娘当然不好抛头露面了。许平在心里默默地把黄姑娘的伤感归为少女情怀。
“张家大姐出嫁以后,第一次归宁只在家里住了两天。我事先得到消息,赶去见她一面。第三天她婆婆就派人把她接走了。听说她婆婆不让她在娘家住,以后再回家,都是当天来当天走。张婶多么想她,也不能说留她住一天。我去过大姐的婆家,她婆婆虽然客气,但看得出来不乐意我登门。好几年了,我再没看见过她。二姐的婆家听说是个书香门第,规矩就更多了,她出嫁以后,也许今生今世不能再见面了。”黄姑娘越说声音越小,话语里似有无限感触。她带着几分哀伤地轻声自问:“为什么女儿就不能传家呢?”
许平虽然不理解黄姑娘为怎么有这一番长篇大论,但是最后这个问题他可是听得很清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几天来剧烈的心理斗争顿时又涌上心头,他咬咬牙,说道:“这三天来,末将一直在考虑小姐的话。”
“哦?”黄姑娘不明所以地看着许平。
许平眼睛盯着脚下的地面,鼓起勇气强迫着自己说道:“末将再三思考,假如有别家小姐青睐,要末将入赘,那末将觉得还是不太合适。”
黄姑娘仰着头,仔细地打量着许平,竖起耳朵听他要说什么。
这时许平微微抬头,看见黄姑娘那双明亮的大眼睛正瞧着自己,他认为这是对方在等待自己的表白,便一狠心道:“但是如果有个女儿随外祖的姓,末将觉得倒是……倒是可以。”
黄姑娘心中十分迷惑,所以加倍用心地去听,试图搞明白许平在说什么。而在许平看来,这是对方不满意的表现,他决心豁出去了,道:“如果有两个女儿……嗯,她们都跟外祖的姓……嗯,也不是不能考虑。”
在许平看来,黄姑娘几天前说的话含有明显的暗示,似乎倾向于招男方入赘,许平以为这是她择婿的先决条件。对明朝人来说,无论许平还是其他人,听到黄姑娘无意中说的那些话,都难免会得出类似结论。虽然许平心中爱煞了黄姑娘,但是让他同意把一个儿子送给黄家做后人,他还是办不到。再说许平想到黄家已经有三个儿子了,再来抢许家的后人实在太没有道理。许平心中患得患失,想了好几天才下了决心,准备强忍悲痛,承诺放弃对一、两个女儿的权利。实际在他承诺的这一刻,被他放弃的还有男子的尊严。在明朝,孩子不跟父亲的姓,说出去可是会颜面扫地的。如果许家的孩子真的姓了黄,这种事会成为无数人饭后茶余的谈资。
黄姑娘缓缓站起身,她终于搞懂了许平到底在说些什么。许平已经因为羞愧和自责而深深埋下头。
听到一声轻轻地呼唤:“许公子。”许平咬着嘴唇勉强抬起头,巨大的耻辱感让他脚下都有些站立不稳。面前的黄姑娘没有因为害羞而面生红晕,也没有斥责许平无礼。
黄姑娘用温柔的声音说道:“许公子,我很开心。”
听起来似乎交易已经接近完成。许平就像是那些刚和魔鬼签订了契约、出卖了自己灵魂的人一样,心中既有追悔莫及的痛恨,也夹杂着丝丝成功的喜悦。但很快前者就占了上风,许平又一次悔恨地把头垂下,心中充满了对祖先、对未出世的女儿的负疚感。
“许公子的那个义妹,就是赵家的女儿,她五岁以后就很少出过门。除了偶尔跟着家人去庙里烧香,平常也就是在内院走走,有男仆人的外院都不去,甚至……甚至院子里种着好几株牡丹,她都不知道。她成亲以后,肯定是个贤妻良母,不出大门一步。我每次去看她,想想她过的这日子……”黄姑娘停顿了一下,似乎是让自己沉浸在想象中:“每次想到如果我也和她一样,我就不寒而栗,我就不能呼吸。”
黄姑娘脸上突然飞红,她避开许平的视线,垂下眼睑道:“我虽然生于侯府,爹娘都很宠我,但我并非不明事理,我不会向……向我的意中人提出非份的要求。”
“啊,啊,啊。”许平支吾几声,苦笑连连,自嘲地说道:“原来是末将自作多情了。”
“许公子,”黄姑娘又羞涩地重复道:“公子刚才的话,让小女子非常开心。”
黄姑娘的声音让许平心旌动摇。
“许公子有所不知,我喜好的是骑马、搏击之术,对于女红、烹饪并不精通。”
许平礼貌性地说道:“小姐过谦了。”
“我娘烧得一手好菜,总想传授给我,可是我不耐烦学,也记不住。”黄姑娘说到这里,露出调皮的笑容:“我爹就说,不爱学就别教她了。还说,如果做菜做得好了,未来的夫婿万一吃上瘾,就得时时下厨。要是我什么也不会,或者做得很差,夫家就只好请厨子。至于针线、刺绣,我爹也是一样的说法,不喜欢学就别学了,如果我不会做自然不用受累了。”
许平听得也是一笑,道:“侯爷高瞻远瞩,非常人所能及。”
“别看我爹这么说,其实我爹的烹饪比我娘还要好。”黄姑娘说着就笑起来,把家中的这些趣事告诉许平:“据说先祖父、先祖母都很会做菜,家中只有我爹一个儿子,两位老人家就倾囊相授。逢年过节的时候,我爹总是亲自下厨,做两道菜给家里人吃。每当这时他就对我们说:这就是为什么不让我儿学做菜的道理。”
许平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只能再用一句恭维来表达他的心情:“侯爷确非常人。”
“我爹年幼时,他的姨姥姥曾为此责备过祖父母大人,说不要教儿子做饭,将来好让媳妇做。事后祖父对祖母说,要是儿子、媳妇都不会做饭,那两个人该怎么办呢,难道天天出去吃馆子不成?或者媳妇出门,儿子又该怎么办呢,难道饿着不成?我姑姥爷是福建人,所以我爹还学了几个福建菜。”
黄姑娘叙述的时候一直在笑:“我爹还会些针线,虽然不敢说多好,但是钉扣子、缝补丁都不用别人代劳。”
许平感到镇东侯的家庭非常有趣,老人家居然担心儿媳妇不会做饭,许平还真没见过谁家的闺女不学做饭。至于男子拿针线就更闻所未闻了,无论如何这种事被人看见都会被耻笑的。许平跟着舅舅生活,每当衣服破损后,舅舅总是送去邻居家,请邻居的婆娘帮着缝合、打补丁。
镇东侯的家庭关系也很奇怪,又是姨姥姥,又是姑姥爷,听起来似乎双方的表亲都来往甚密。姨姥姥应该是镇东侯母亲的姨妈,竟然会跑到黄家去指手划脚,真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啊。看起来镇东侯的家教如此古怪并非自这一代始,而是颇有渊源可溯。
远处传来一声尖叫,许平和黄姑娘对视一眼,心说不好,连忙向出声音的地方赶去。
正看守马匹的秋月满脸惊惶地告诉他们,刚才她正蹲在一棵大树下看蚂蚁搬家,忽然听到路边传来一阵悄悄的脚步声。秋月抬头一看,现几个大汉正鬼鬼祟祟地走来。
秋月吓得突然跳起来,出尖叫。那几个大汉被惊得呆住,怔怔地看着她。秋月认出其中有几个是以前在少保楼前见过的人。那几个人片刻间也认出了秋月,立刻使个眼色,把惊疑不定的同伴们扯住,回身就走。由于金神通和许平始终守口如瓶,曹云等人至今也闹不清赵小娘子的底细,但前些日子巧遇的情景他们是不会忘记的。
刚来的那几天,许平还比较小心,但渐渐地就松懈了,以为没有人注意他们。今天前来的路上,许平只顾思虑入赘的事,放弃女儿的姓氏令他心中愁,竟没注意到有人尾随。
黄姑娘和秋月二人匆匆离去后,许平满怀郁闷地返回营地。晚上吃饭的时候,桌上的气氛自是非比往常,不过这倒在他的预料之中。大家都一言不,只有许平大吃大嚼,故意做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曹云率先打破沉默,一本正经地问道:“许大人打算改姓什么啊?”
这话顿时引一片轰然的笑声,江一舟笑得抱着肚子趴在桌子上,断断续续地说道:“那天许大人说入赘,我还没明白什么意思,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为了几个臭钱不但卖身,还把祖宗和子孙都卖了!”曹云慷慨激昂地表起演说来:“别说是一般的富贵之家,哪怕就是贺将军、金将军,哪怕就是侯爷招我入赘,我也是决不答应的!”
曹云掷地有声的话引起一片啧啧赞同声。还有人拿腔做调地说道:“许大人每天练剑,一练就是半天,不知道是哪位将门虎女,能指导我们的许大人啊。”
“你还真信是练剑啊,孤男寡女一处就是半天,不知道都练的什么剑啊?”
“当然是男儿之剑……”
许平听他们越说越不像话,拿筷子指点着曹云道:“第一,侯府的千金肯定看不上你曹云;第二,就算侯府招我入赘,我也是绝对不会去的。”
曹云满脸的鄙夷,眼睛飞快地上下打量着许平:“你倒是想啊,侯府的千金看不上我,难道就能看上你不成?”
许平不再搭理他们,把碗高高举起,仰着脖子飞快地把饭吃完,在一片闹哄哄声中离开了食堂。
转天黄姑娘没有出来,许平倒是不着急。他估计黄姑娘可能是在生自己的气,因此也没有放在心上,等到太阳偏西后就自行回营。可是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都一直没有人影,虽然许平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但是苦思再三,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侯爷前日从山东回来,新军即将向山东用兵。”六月二十四日上午,张承业召集许平、吴忠和一群参谋军官开会,向他们展示新军来的最新命令。这次的命令基本是建立在前次的计划上,但是比那份计划更要具体,而且透露出的信息也更多,包括山岚营被安排在长青营的侧翼为友军。张承业已经六十四岁了,他的盔下已经是两鬓花,不过他的臂膀却像壮年人那样孔武有力,声音也如同洪钟般响亮:“山岚营的方明达方将军,本将已经认识很多年了,为人沉稳刚毅,必定会和我们配合得很好的。”<dd>